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来源:原创文章|发布时间:2023-09-05 15:15:04|浏览人次:1599

    细菌性食物中毒:由于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中毒性疾病。按临床表现分为胃肠型与神经型。胃肠型食物中毒多发生于夏秋季,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表现。多见。神经型食物中毒是进食肉毒梭菌外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食品有动物性食品如肉类、禽类、蛋类和奶类等,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常见。不分解蛋白质,感官改变不明显。中毒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但全年可发生。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或腌菜、凉拌菜。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各类食品均可受该菌污染,加热不彻底或生食致交叉污染。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肉制品、剩米饭、糯米糕、熏鱼、奶及奶制品、含奶冷食等。其中毒的机制:肠毒素作用于迷走神经的内脏分枝,而致呕吐;作用于肠道使水分的分泌与吸收失去平衡而致腹泻。
    肉毒毒素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有植物性食品、火腿、香肠、罐头等。中毒症状除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症状外,还有头晕、头疼、意识减退和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全身症状包括极度虚弱、四肢乏力、呼吸困难和周期性瘫痪等等。
    流行病学
    传染源:被病原体感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进食污染的食物。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特征: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发病限于进食过同一种受污染食物,发病集中,发病突然:多以暴发和集体发作。
    临床表现
    症状大致相似:以急性胃肠炎为主,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潜伏期短,起病急,腹痛为持续或阵发性绞痛;腹泻一般为水样、血水样、粘液或脓血样便,里急后重不明显; 体温一般正常或发热;重者脱水、血压下降、循环障碍、意识不清或昏迷。 病程短, 1~2天内恢复。
    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解痉、补液、抗休克 。特殊治疗:抗生素(出现高热或粘液脓血便时),抗毒素血清,肉毒中毒用盐酸胍。
    预防措施
    1.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饮食行业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出现感染应调离岗位。
    2.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不购买没有安全系数的食品。
    3.不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不进食未经合理烹调制作的食物;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未烤熟的肉类食品。   
    4.生食瓜果必须洗净。不喝生水。 
    5.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重要推荐